在眾多的抗癌戰役中,胰臟癌是治療難度極高的一種,至今仍沒有適當的化療藥物可供作為對策。因此,當李文華院士所領軍的團隊,找出一個參與胰臟癌擴散的關鍵分子,從而針對其作用設計研發出可以有效抑制人類胰臟癌細胞轉移的抗體,並在實驗鼠上得到證實,能大幅延長實驗癌鼠的壽命時,恰似在長久以來令人沮喪的氛圍中,投注一道曙光!
研究團隊(由左至右):吳恒祥博士、鄭永銘醫生、田郁文醫生、李文華院士、潘玉華院士、許金玉博士、馬徹博士、胡春美博士、李文心博士班研究生 |
胰臟癌在期初,幾乎沒有病徵,一旦患者因為身體不適而就醫時,癌細胞多已擴散到淋巴結、肺臟及肝臟,處於病程的末期。此外,就算幸運,在沒有任何症狀時發現,醫治起來也是困難重重,因為,比起其它類型的腫瘤細胞,胰臟癌細胞有著更高的移動力及不穩定性,要防堵它不轉移至胰臟以外的地方,可說是難上加難。
因此,找出胰臟癌細胞擴散的機制,成了科學家研究的重點之一。李院士先前的研究已指出,乳癌細胞表面會大量表現受體分子IL-17RB,且經研究證實,利用基因剃除技術,抑制該受體的表現,可有效地減緩癌細胞的生長和降低其轉移的能力,不過,其中的詳細機制仍需進一步地探究。李院士的實驗室在鑽研這個題目時,赫然發現原來 IL-17RB在胰臟癌中所扮演的角色更為突出。
研究結果顯示,受體IL-17RB及其配體IL-17B,在胰臟癌細胞轉移的過程中,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
受體(receptor)是細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分子,配體(ligand)則為受體結合的專一性的物質。配體在細胞內生成,然後送出細胞,經由血液或淋巴液,找到其它細胞表面與它相對應的受體,然後與之結合、作用,腫瘤生長、惡化,乃至於轉移,都和它有關。因此,配體身負有類似訊息傳遞的任務。
特異之抗體可經由阻斷配體IL-17B與受體IL-17RB的結合,以抑制胰臟癌細胞合成並分泌大量細胞激素,從而抑制腫瘤的惡化,乃至於癌細胞的轉移。 |
在這個研究裡,李院士團隊發現胰臟癌細胞的表面充滿了受體IL-17RB,因此,被配體IL-17B找到的機會也很大。在與台大醫院外科部田郁文醫師和病理部鄭永銘醫師合作的研究中,團隊檢視了一百一十一個胰臟癌病人的檢體,也證實了受體IL-17RB的多寡,和患者病情惡化轉移的程度,有著顯著的正相關性。
團隊也發現,一旦配體IL-17B和細胞膜上的受體IL-17RB結合,在癌細胞內會產生一連串的反應,以活化癌細胞,使之製造出更多促進發炎反應的細胞激素,從而大大地加速癌細胞轉移的現象。相對地,以基因剔除法讓細胞的IL-17RB不再顯現,這些癌細胞便會安靜下來,躁動的狀況減低,而有效地減緩其擴散的能力。
因此,倘若能找到一條有效阻擋配體IL-17B與受體IL-17RB互相作用的方式,或許,就可抑制胰臟癌好轉移的特性,以延長患者的生命!
於是,研究團隊展開了一系列的工作。為了能專一地攻擊高度表現IL-17RB之腫瘤細胞,研究團隊計畫生產抗體,利用這個抗體去阻絕IL-17RB原來的功能。在與專研膜蛋白的本中心研究員馬徹老師合作中,將人類胰臟癌細胞上的IL-17RB蛋白被打入小鼠體內,使小鼠產生免疫反應、產生相對應的抗體,然後,成功地將抗體分離出來,並且持續地於實驗室裡複製。
在取得這些抗體,並用於先前長出腫瘤的異種移植實驗鼠後,結果令參與的人員都十分興奮,因為,不但腫瘤成長的速度趨緩,轉移的現象更大幅降低,投以抗體之實驗鼠的壽命比沒有抗體治療的老鼠延長了一倍。尋找新藥之路,也因此越顯得有希望了。
這個研究是由李文華院士所領導,李院士是全球第一個發現可抑制人類腫瘤細胞之RB基因的科學家,從基因調控的方向去尋找治癌的方法是他的專長。他在新藥開發的領域,包括乳癌藥物的開發,已耕耘有時。即便2014年他被借調至中國醫藥大學擔任校長一職,李院士在本中心的研究工作仍是積極進行中。
近期,針對這個研究,該團隊得到了初步的結果,並於JEM期刊發表此論文,第一作者吳恆祥博士表示,這個研究的結果將是後續新藥開發的起始,團隊成員的士氣高昂。接下來,他們會更精進深入地去探討受體IL17-RB與其配體IL-17B之間的因果關係,以及促成胰臟癌轉移至他處的各種原因。他表示,選定受體IL-17RB為研究對象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這個受體在其它正常人體細胞的角色極微,代表的是,藥物的副作用應該也相對為低。是故,他們對於選擇的方向感到信心滿滿。
這個抗體也已申請到專利的保護,有關研究的詳細內容,已於最近一期的《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期刊閱讀。論文「Targeting IL-17B/RB signaling with an anti-IL-17RB antibody blocks pancreatic cancer metastasis by silencing multiple chemokines」的線上查詢網址為:http://jem.rupress.org/content/early/2015/02/24/jem.20141702.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