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可導致SARS病毒自殺行為的藥物

  • 2006-03-26
  • SystemAdmin

 

無心插柳,柳亦成蔭!著名化學生物期刊Chemistry & Biology在三月份發表,中研院的SARS 研究團隊在尋找SARS 解藥的研究時,如何在合成過程的中間產物,找到一類讓SARS 病毒產生自殺行為的抑制劑,而且抑制效果遠超出其他的發現。

feature09
中研院 SARS 研究團隊由翁啟惠院士主持
在2003到 2004年間,造成全球恐慌,超過8000人感染,致死率約10% 的SARS,是由近期才發現的一種冠狀病毒(SARS-CoV)所造成的。到目前為止,針對這類病毒所引起的流行疫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科學家已經發現的是,SARS-3CLpro 是SARS 病毒借以繁殖的一種蛋白質水解酶,因此,如何抑制 SARS-3CLpro 的活性,就成為科學家找尋SARS 解藥的方向。在本期的 Chemistry & Biology 研究期刊報導,科學家如何在研究的過程中,意外的發現苯並三唑酯類化合物(Benzotriazole esters)對於3CLpro具有出乎意料的抑制效果。

Benzotriazole esters 其實是研究人員合成SARS-3CLpro抑制劑的過程中,加入促進劑後所產生的醯基化中間產物 (acylating agents)。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經過其研發出的快速測試蛋白酶活性的方法,和無毒性顧慮的高通量篩選過程,發現到 Benzotriazole esters類的化合物,在進入SARS 蛋白質水解酶的活性部位時,會與該水解酶發生化學反應,結合成一個共價鍵的狀態,在這個不可逆轉的狀態下,SARS-3CLpro 的複製機制就完全喪失,SARS-CoV的生存就無法繼續。因此,科學家將此類的抑制劑歸類為自殺型抑制劑。

SARSAction
本研究所發現的化合物於3CLpro有極佳抑制效果

由數據顯示,直到目前,全球針對SARS 病毒經由反應機制(mechanism-based)研發的化合物中,Benzotriazole esters類的化合物是最有效的3CLpro 抑制劑。由於對於這個化合物結構的了解,該研究團隊可以繼續用結構分析方法作化合物的修正設計,找尋出適合人體的最佳藥物標的物。這個研究是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翁啟惠院士所主持的研究團隊,包括中研院梁博煌副研究員、吳宗益博士等基因體中心專任及合聘研究人員、台灣大學化學所教授暨基因體中心合聘研究員方俊民教授等人,在SARS病毒的藥物研發上,另一受國際矚目的成果。